关于散热模组导热解决方案

 

一、散热模组导热核心挑战

  1. 界面热阻高:空气隙导致热量堆积,占整体热阻60%以上;
  2. 材料老化失效:冷热循环与振动引发分层、干裂;
  3. 复杂结构适配:曲面、多孔散热器需材料高贴合性与渗透性。

二、贝格斯导热材料解决方案

        1. 材料选型:匹配散热模组需求
  • 导热垫片系列
    • TGP 3000:3.0W/mK,低压缩应力(<100psi),适配精密CPU散热;
    • TGP 5000:5.0W/mK,碳纤维增强,抗撕裂,用于显卡GPU;
    • HC3000系列:超薄0.25mm,填充散热鳍片间隙。
  • 液态材料系列
    • 导热凝胶TLF 6000):自流平特性,渗透多孔表面,热阻低至0.1℃·cm²/W;
    • 相变材料(HF600P):45℃相变,贴合度达99%,用于高功率LED模组。

型号对比表

型号 导热率(W/mK) 形态 适用场景
TGP 3000 3.0 固态垫片 服务器CPU、工控主板
TGP 5000 5.0 固态垫片 显卡GPU、AI加速卡
TLF 6000 6.0 液态凝胶 多孔散热器、曲面均温板
HF300P 1.6 相变材料 车用LED大灯、激光雷达
2. 结构设计:优化热传导路径
  • 多层界面填充(以显卡散热为例):
     
    GPU芯片 → 贝格斯TGP 5000 → 铜底均热板 → 热管 → 铝鳍片 + 风扇
  • 边缘溢胶控制:预切割垫片尺寸外扩0.5mm,防止边缘热泄露;
  • 混合散热方案:导热凝胶(TLF6000)填充热管与鳍片间隙,热阻降低30%。
3. 安装工艺:精准施工保障性能
  • 固态垫片安装
    • 清洁表面:使用IPA擦拭散热面,粗糙度Ra≤1.6μm;
    • 压力控制:施加10~15psi压力,压缩率20%~30%;
    • 真空贴合:消除气泡(残留气泡率<1%)。
  • 液态材料施工
    • 点胶路径优化:采用“井字”或螺旋涂覆,覆盖率达95%以上;
    • 固化条件:导热凝胶25℃/24小时或80℃/30分钟加速固化。
4. 测试验证与数据支撑
  • 服务器CPU散热实测(Intel Xeon Platinum 8380):
    • 使用TGP 3000:界面热阻0.18℃·cm²/W,CPU满载温度由92℃降至68℃;
    • 传统硅脂对比:温差波动±5℃,TGP 3000仅±1.5℃。
  • 老化测试
    • 1000次冷热循环(-40℃~125℃),TGP3000导热率衰减<3%;
    • 振动测试(20G,200小时),TGP 3000无开裂或剥离。

三、典型应用案例:新能源汽车LED大灯散热模组

  • 痛点:LED芯片功率密度高(>15W/cm²),传统硅脂易干裂导致光衰;
  • 方案
    • 材料:HF300P相变材料(厚度0.12mm);
    • 结构:LED基板 → HF300P→ 铝制散热鳍片 + 风扇;
  • 成果
    • 结温从120℃稳定至85℃,光效提升20%;
    • 通过IP6K9K防尘防水认证,寿命超10万小时。
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指南

问题 原因 对策
垫片回弹导致接触不良 压缩率不足或材料硬度高 改用GPVOUS超薄柔性垫片,压缩率调至25%
液态材料溢流污染电路 涂覆量过多或流动性过强 使用自动点胶机定量控制,边缘加挡胶框
长期高温下性能衰减 材料耐温等级不足 升级至TGP 3000(耐温200℃)

新闻动态

NEWS